大凡做父母的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1岁左右能独立行走时,常常不喜欢父母的扶助,表现出初步的独立意向行为。等到2-3岁时,这种“自我表现”欲望显得更为强烈,喜欢样样事都要自已动手试一试,甚至还要干一些自已还力不能及的事情,如自已吃饭、自已穿衣等,这种行为表明孩子自我意识的初步萌芽,在幼儿心理学上叫做“第一反抗期”。在这里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不要轻易替代
做父母的千万不要以为反抗就是淘气,是坏事。正相反,孩子的这种反抗行为是要独立的表示,是一咱积极上进的表现。孩子长大后坚强的意志,独立承担任务的能力以及对人对事的决断能力都是由此发展而来。所以父母应珍惜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不要轻易替代。
2、讲究方法
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可以先从简单的动作技能入手,逐渐过渡到掌握复杂的生活技能。比如在让孩子掌握穿衣这一技能时,起初可给孩子穿好衣服但不扣扣子,让孩子自已完成;当孩子学会之后,再次穿衣时,仅帮助他穿上两只袖子,让孩子自已来穿上肩;最后可以试着在毫无帮助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已来完成整个穿衣的活动。
3、创造环境
父母应为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孩子朝独立生活的方向去努力。如以睡眠为例,科学的方法是从孩子一出生最好就同大人分床睡。可在大床边上安置一个小床,为孩子提供独立睡觉的环境与条件,长大之后再分室。这样做孩子不致害怕,也比较易接受。再如,到孩子该学吃饭、蹲盆的年龄时,父母应提前为他们准备小桌、小椅、小碗、小勺、购买便盆。买这些物品时,要尽量选择颜色鲜艳、样式新颖的买,这样会对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
4、要有耐性
父母在训练孩子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有耐性,不要怕麻烦。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多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少批评指责,更不可苛求和操之过急,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