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破坏性行为 横泾中心园 周叶
案例描述: 上午的游戏活动即将结束,孩子都在开心的玩着,突然文文跑过来大声的说:“周老师,牛牛把花坛中的花和泥土都放到鱼缸里去了。”又是这家伙,平时最调皮的就是他了。怎么总是喜欢破坏呢?我来到他面前生气地来询问:“为什么把这些东西放到鱼缸中去,这样小鱼就会死掉了,你想把小鱼弄死吗!这些东西可以放到鱼缸中去吗?”他扁了扁嘴,没有说话!当时正在气头上的我真不知道如何来教育他。就让他直接站了会来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做的正确。 分析: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质问,只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客观的去分析了他的行为,因为牛牛在我们班中就是个头号的调皮捣蛋鬼。所以事情发生后我就直接把他当成了他的又一次破坏性行为。但是当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时,我才想到也许他并不是恶意的去搞破坏,而是因为《花瓣儿“鱼”》这个活动带给孩子的一种美而才生的好奇。《花瓣儿“鱼”》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诗。而这个活动是那天的第一个活动,在活动中我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花瓣儿鱼的美便在鱼缸中撒下了美丽的花瓣。也许正是因为我的这个小小的举动,让牛牛深深的记在了脑海中,从而才发生了刚刚的事情。而当孩子看到我那么凶的问他,孩子才选择了沉默。 反思:对于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破坏性行为,我们不应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而应该要用探究的眼光去看待,去寻找他们行为背后的理由,切忌想当然的主观臆断后就对孩子批评教育,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我今天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还好我最后想到了并也和孩子道了歉耐心的询问孩子这样做的理由,结果和我想的一样。作为教师我们常常会由于对孩子先前行为的固定印象,会觉得孩子是故意搞破坏,找麻烦。 其实不然,当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破坏性行为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牛牛就是正常的探索行为。孩子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会出现超乎寻常的探索行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或模仿大人,他进行了一些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活动。面对这样的孩子是我们应该肯定鼓励孩子的行为,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探索材料,并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探索方法,引导孩子的正当探索行为。如果发现孩子的探索出现难以深入下去的问题时,这时我们应该从投入的材料和幼儿遇到的困难上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帮助,告诉孩子基本的一些技巧,和孩子一起完成,鼓励启发帮助孩子将破坏性活动转化为主动积极的探索行为。我想只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了解,才能与孩子的距离拉的更近,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